<h4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">《因果螺旋》可以让读者学会如何看见事情本质、厚实研究底蕴以及垫高视野,最後回归到自身实践的心法大成。如同作者陈建仁於序文提到:「知识爆炸、网路发达⋯⋯」,个人认为也可更贴切地说现今已是「资讯宇宙时代」,从单纯运动记录到穿戴装置;从消费习惯到浏览足迹;从信用卡到虚拟货币甚至到NFT都已被建构出一个大量的资讯宇宙。而陈建仁以「演化螺旋:与时俱进的人类疾病因果模式」做为贯穿全文的概念,更要提醒所有人,在资讯宇宙的时代下,要能更趋近本质,应该以时间轴为线、前人累积的知识作为基础、保持动态性的思维,并从多元的视角对所看见结果进行谦卑的诠释。 <br />科学演进过程中「时间」总是一个重大的转捩点,从历法发明、牛顿运动定律,以及爱因斯坦相对论等,都与时间密不可分。由於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因此经常被忽视,如同《因果螺旋》通篇在探讨因果关系的判定,但实际上内部却蕴含了许多时间的意义。宏观来看《因果螺旋》可以发现,它是以陈建仁的研究发展时间轴为脉络的一本书。从他与美国公卫学家毕思理(Robert Beasley)的相遇开始,延伸至他自己与後辈的研究。从微观来看,每个章节因果关系的辩证中都存在过去与现在的相互映证,如:过去的B型肝炎与现今的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(COVID-19),过去因果三角模式与现在因果螺旋模式等。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,方法学是研究最重要的根本,而书中探索因果关系的四大研究设计:横断、回溯、追踪以及实验,实际上即是以时间为线,做出探索本质的工具。<br />延续不同研究设计的概念,每个研究设计都有它的限制,唯有保持动态性的思维不断的猜测与反驳才能使每个研究相互堆叠,最终使我们更贴近本质。然而,忽视每个研究设计的限制、进行偏颇的诠释,将导致许多因果谬误的发生。《因果螺旋》一书,前四章即是以个别研究发生的事件说明「先入为主」、「因果倒置」、「见树不见林」以及「假相关」等因果谬误。然而,透过了解每个研究的限制,对於研究结果的诠释将能更近本质。如同他以「砷」研究为例,综整自身及学生的相关研究,站在个别研究的限制上相互堆叠互补,建构出环境、基因、健康状态及时间的「时间相依的因果螺旋模式」。然而,此思维并不绝步於学术研究,《因果螺旋》书末以肝癌及COVID-19为例,将研究工具继续延伸至家庭、社会、国家甚至是全球;而不同层次正确诠释,更产生相互呼应的实际建议与方向。<br />最後回到本书的序文,陈建仁以「献给爱妻」与「主恩满溢」作为开头,更为《因果螺旋》的概念增加了「谦卑」的哲学,而我们身为後辈研究人员更要时时提醒自己,无论面对数据、研究甚至是人生,「谦卑」才能使我们在这个大爆炸的时代中不迷失自我。<br />这本书不仅是因果方法学的教科书,更是深具人文思维的科普书。不论是专业的公共卫生、流行病学及生医领域的研究人员,或是非专业的一般民众都能获益良多。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,陈建仁以一生研究的精华,对这个社会作剀切的提醒,惟有结合当下的时空情境与具因果的慎思明辨,才能做出最贴近本质的判断。</h4>